近年来,凭借着重复性好,测量准确等优势,酶标仪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酶标仪主要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按照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全自动酶标仪,另一类为半自动酶标仪,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酶标仪,其原理是一致的,核心都是用比色法来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酶标仪的工作原理:
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除了在医疗行业,目前,酶标仪在食品安全方面应用也变得十分广泛,具体作用为:
伏马菌素是发现的一种主要由几种真菌产生的结构相关的毒素代谢产物,主要包括FB1,FB2和FB3。FI能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症,猪肺水肿及大鼠肾及肝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部分地区食道癌的高发率与玉米中含伏马菌素(1.0-2.0mg/kg)有关。毒物学研究表明少量的FB2和FB3的潜在的致癌作用与FBl类似。癌症研究机构与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护机构已宣布伏马菌素为人类潜在的致癌物质。该毒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近年来研究的几种霉菌毒素之一。
因此快速的检测伏马菌素便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固相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原理,用70%甲醇从研磨样品中提取伏马菌素。萃取出的样品液与酶标记的伏马菌素混合加入到抗体包被的微孔中,样品及标准品中的伏马菌素与酶联偶合剂竞争结合孔中的特异抗体。经过洗涤步骤后,当酶的底物被加入到微孔中,颜色变为蓝色,且颜色深浅与样品中伏马菌素含量成反比。加入反应终止液终止反应后,颜色应由蓝色转为黄色。在450nm或630nm的滤镜下使用酶标仪对微孔板进行光学测量。将样品与标准品的光密度值进行比较后确定得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