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樱美迪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网站!
主营产品:实验室器材
首页 > 新闻动态 >酶标仪的选择 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酶标仪的选择 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点击次数:705次  更新时间:2022-07-21
  选择酶标仪,不应只关注价格这一要素,而是要综合各因素,面对如此繁多的参数,客户应从实际需求出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酶标仪,那么我们在选择酶标仪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参数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1、滤片Vs光栅:酶标仪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但是较为常见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滤光片型和光栅型两大类,当然,也有一些型号的酶标仪在一台机器里面同时装上了滤光片和光栅,但滤片和光栅并不能同时完成同一个检测,还是想用光栅的时候用光栅,该用滤片的时候用滤片,还有一些实验非用其中一个不可,另一模块实现不了的,所以这类仪器本质上还只是把滤片和光栅放在了一起,并没有使两者糅合而产生新的技术突破。
 
  2、杂光率&波长准确性:杂光率指得就是光源通过光栅后,得到的光线中,“不需要”的波长的光占所标称波长的光的比例,也被称为滤光的纯度,由于光线干涉、衍射等的复杂性,无论使用滤光片还是光栅,杂光都是不可避免的。各种滤光技术的本质就是要想办法把杂光尽可能地去掉。一般来说,滤光片型的杂光率在10-4~10-5之间,光栅型的可以做到10-6~10-7。由于此类杂光是非特异的,而且会直接进入后的检测器,所以有多少的杂光就会引入多少的随机误差。光栅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波长选择的准确性。因为很多检测是依赖于物质在某个波长的特征图谱。就像DNA/RNA的OD260浓度测定,实际检测波长偏离260nm几个nm以上的话,OD值与终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就会发生改变。因此,一组性能优良的光栅系统,他的波长选择准确性应该是在±0.5~1nm之间。波长偏离过大有时就会影响到终结果的准确性。
 
  3、比色杯+微量检测:除了常规的6~384/1536孔酶标板检测之外,有些仪器还附带了比色杯、微量检测板等的兼容功能。无论是使用立式比色杯、卧式比色杯还是各种微量检测板,其目的都是给光程不固定的酶标板检测引入一个标准光程的概念。虽然酶标板检测也能通过光程校正等方式实现10mm光程OD值的换算,但这只是一个数学转换过程,检测误差累积较多,实际使用效果不佳。引入比色杯和微量检测板后,光吸收的检测光程就被固定在10mm或者0.5mm等的标准长度,OD值换算更加简单和准确。附带了此类检测功能的酶标仪,相当于除了本身的多功能酶标检测之外,还能替代部分分光光度计的功能,使其功能更加全面,仪器的性价比更高。
 
  4、品牌与售后:不同品牌的仪器往往性能侧重点有所不用。例如,PE公司由于在试剂领域有较深底蕴,他们的酶标仪在配合使用他们的TRF系列检测试剂盒上作了多项优化,因此PE的酶标仪普遍来说在TRF领域会有较多的特色功能和相对较高的性能指标。而像TECAN,就把研发的重点放在了四光栅的研究方面,近年来相继推出了第二和第三代光栅型多功能酶标仪(M200、M1000),成为四光栅酶标仪领域的*。而像多功能酶标仪上加入比色杯、微量检测板等功能也是TECAN从用户角度考虑作出的技术创新,后来此类技术都成为了Thermo、BioTek等品牌纷纷仿效的对象。
在线客服